当时的做法是,在月港设立一个贸易区,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督饷馆,专门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规定出海贸易的船只不得携带违禁物品,船主须向督饷馆领取"船引″并交纳"引税"。
沿海所有对外贸易的船只都必须申领"船由"(船籍证书)、"商引"(营业执照),才能出海,东西二洋仅限船四十四只,严禁彼此间越境贸易,出海后逾期未归者,即使"船引"、"船由"、"商引"齐全,仍坐以通倭之罪。
引税,就是民间船只出海,必须获得朝廷发给的许可证,称为"船引",购买许可证的费用就是"引税",其中远洋船缴纳三两白银,近洋船一两白银,督饷馆颁发给本朝商船的船引是每年仅有五百张。
水饷和陆饷,对应着出口税和进口税。
水饷,也就是出口税,按照船只大小来征收,以一丈六尺宽的西洋船为例,必须缴纳每船六十两白银的水饷。
而陆饷,也就是进口税,则按照货物的类别和实际价值征收,比如,胡椒的税额定为30%,象牙的税额定为20%,生丝的税额定为25%,瓷器的税额定为35%
加增饷对应的是白银税。如果有的船只出海时携带货物,等回来时不带海外商品,只是带着赚到的白银回来,就无法缴纳陆饷,于是朝廷改征加征饷,每船为一百五十两。
隆庆开关,给民间海外贸易开了一道囗子,民间海外贸易在一定限度内获得了合法地位,东南沿海的海外贸易迅速兴起,明朝进入世界贸易体系,困扰了明朝二百年之久的倭患竟然奇迹般消失了。
月港江东岸是督饷馆码头,西岸是供船中停泊的六个商用码头,不到两里的江岸密密麻麻分布着七个码头,从早到晚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各种货物在这里集散,盛况空前。
拥有一张船引,就意味着抱住了一个金娃娃。
月港督饷馆主事虽然只是个小小的七品官,却成了人人艳羡的肥差,三两银子一张的船引炒到了三百两一张,尽管价格如此之高,依然一引难求。
在层层贪污层层漂没之下,一年之内收的税竟有二万九千两之多,如果建立健全的海关制度,估计收四五十万两税银也不成问题。
从隆庆元年开关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总数为3.3亿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并且全球三分之二的贸易与中国有关。
这是一个何其巨大的历史机遇,可是明朝却根本没有抓住,硬是端着金饭碗把自己给穷死了。
中书省与六部连继讨论了七八天,决定在完善月港的基础上,增开泉州口岸。
常洛大笔一挥,将澎湖岛也设为通商口岸,将远洋船的"船引"由三两增加为四十五两,将近洋船的"船引"由一两增加为十五两,将每年发放五百张"船引"改为每年发放八千张船引。
北京朝堂上还在就此事反反复复地论争,消息就不胫而走,无数人托关系走后门希图从中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