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94章|皇城试策(下)(1 / 2)军神李靖传首页

过了几天,报名的学子齐聚皇城聚贤殿。皇帝并未出面,由礼部尚书牛弘、检校吏部尚书卢恺共同主持。吏部为六部之首,位高权重,苏威入相后,吏部尚书之位空缺,但苏威仍把持吏部,上表举荐原礼部尚书卢恺暂摄吏部,吏部侍郎薛道衡辅助。杨坚恼恨苏威结党,又担心打草惊蛇,一时隐忍,故此次让牛弘出面制衡苏威一党。

卯时正,学子们身着圆领袍服,头戴幞头,脚穿布鞋,有二百余人,黑压压坐满殿堂。牛弘宣诏,念了一通文诌诌的官文,这些名为学子实为贵族的子弟们似懂非懂。他们的父辈习惯于世族世袭或军功入仕,或宰相、高官举荐当官,对这种以“策论”入仕的形式不以为然,但既然圣上有诏,走个过场再说。

接着,卢恺拆开盖有玺印的密封题卷,宣布策论题目:突厥论。

在场的官贵子弟窃窃私语,沛国公郑译的儿子郑善愿一脸横肉,站起来说:“卢尚书,我等一直在长安过活,关外都未曾去过,如何知晓突厥之事?”

郑译是隋朝立国时,与高颎一起充当杨坚的左膀右臂,虽后来卖狱鬻官,但仍然进爵国公,家世显赫,因此郑善愿并未把尚书放在眼里。卢恺认出了他,道:“郑贤侄,昔年贾生作《过秦论》,难道他还跟随陈胜、吴广起事大泽乡?没去过,难道书都没读过吗?”

郑善愿道:“学生是读过书,但书中只有匈奴、蠕蠕记载,并无突厥记载。”

卢恺一时语塞。

牛弘黑了脸道:“此处并非论辩之所,是圣上诏命笔试策论,我等先前亦不知。郑生未去过突厥,诸位参考学子也未去过。本尚书倒是去过多次,难道要让我替你们写么?谁敢再胡搅蛮缠,殿中卫士牵出,不许参考!”

这下殿中才安静了。诸生坐在案几前,展纸蘸墨,多数无从下笔,少数咬牙涂写。李靖排在第九排,略一沉思,挥笔写策,主要分五点论述:其一,突厥方强,疆域比隋朝更广,游牧非农耕,来去便利,必与隋朝交恶,宜靖边绥远、增强防务;其二,突厥为匈奴别种,民风剽悍,逞强斗勇,部落分散,宜促成内斗、分化制衡;其三,朝廷秘书省应广罗人才,增强天文观测和历法推算,预测北方气候,若遇严寒年景,宜给予物资、避免劫掠;其四,突厥骑兵战力强,大隋步兵战力弱,宜开辟马场、训习骑射;其五,突厥人习惯草原生存,夺取城池不过是为了物资,宜两国互市、互通有无,则可长治久安。

李靖写完,见左右之人,有的咬笔头,有的发呆,一字不写者约占三分之一。他想提前交卷,又担心风头太过。于是就地枯坐,等前面交卷者超过六七人,才起身呈文,行礼退出殿中。

回到韩府,韩擒虎急急相问。李靖说了,韩擒虎抚须良久,叹道:“三郎这五条,确也切中要害,然而圣上及大臣未必认可。历来朝廷应对北方强敌,首选和亲之策。对于防务,朝廷仍然是筑城和边防守兵策略,养马训兵耗费极大,兵部连年亏空。对于你提到预测天气,谁能准确预测?还有白送物资,朝廷碍于大国面子,宁可损兵折将,也不肯背负纳贡之名向突厥服软。因此,不是舅父泼你冷水,你这策论难合朝廷心意,恐怕难被选中。”

李靖听了,略感失意。不过经萧玄机半年调教,心境已然平和,说道:“舅父之言有理,我当时并未考虑朝廷用意,只按自己真实想法写了策论。至于结果如何,听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