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韵琦得知此事带着一些山珍野味,向蓝乘月道谢,两人商量了一下,就算不去,也要给出一个理由,装病绝对不行的,那就按照老规矩,说石韵琦走了,四处游历不知道去哪里。
蓝乘月把这个理由上报给朝廷,京城中人听见这个理由,知道是人家不愿意来,要不然怎么就这么恰巧,京城的消息刚到,人家就走了。
京城中看不上蓝乘月的官员们借此发难,这件事对蓝乘月来说是一件非常大的政绩,眼看着就要高升了,不知道挡了多少人的道。
石韵琦不去京城这件事,任那些看不上蓝乘月的官员们怎们说,都不会动摇蓝乘月的根基,他们也没有那么大的期望,他们要的是败坏蓝乘月的口碑,让京城之人,主要是官场上的人特别是皇上,认识蓝乘月是一个目无上官的人。
蓝乘月不犯错才好,一旦犯错,那么这个事情就可以被翻出来,说蓝乘月早就有此心,小错变大错,大错上升为无可救药的错。
蓝乘月的家人就在京城,怎么不会为蓝乘月活动,但是他们没有活动,因为皇上已经关注这件事了,近年,因为国泰民安,官员们太闲了,一个个像斗鸡似的,揪着对方一点点的错处不放,想要踩着对方上位,弄的朝廷乌烟瘴气的。
皇上借此机会就要查查,都有哪些官员放着好日子不过,给别人找不痛快,让他知道了,他就给那些官员些厉害看看。
京城中的一些会察言观色的官员们,看出来皇上的意图,这个节骨眼可不能给皇上找不痛快,所以,在京城之中蹦跶的都是一些小官,当然,蹦跶蹦跶,蹦的高了点,就被皇上盯上了。
后果,就不细说了,应该说这些官员前些年的钻营都白费了。
石韵琦搬家之后,日子过的和在村里没有什么两样,依旧宅在家里看书,有时候同村的人回来她这里干会活,说说话。
日子就这么从石韵琦的书本中越过,渐渐的石韵琦出门的机会多了一些,因为她要参加的白事多了,许多她认识的人离开了人世。
这些人比较信任石韵琦,他们把遗嘱交给了石韵琦,如果孩子们因为家产闹事,那么就让石韵琦带着他们爹娘的遗嘱教训这些孩子们。如果孩子们还不听话,就直接告到官府去。
爹娘就算快要走的时候,惦记的还是他们的孩子们。
孩子们继承遗产还是比较顺利的,直到王奶奶离去的时候。
王奶奶当初是村里有名的种地好手,她的地结出的粮食不仅多,质量还好,能种出这样好的粮食,没有捷径,只有勤奋。
王奶奶年轻的时候,在农忙时节,总是下地除草,天稍微干一点,就去挑水,把庄稼挨个浇一遍,她时刻关注着地里的庄稼,功夫不负有心人,每当到了收获的季节,王奶奶家的粮食能卖上价。
因为平日里比较辛苦,王奶奶不想她的孩子们走她的老路。
所以,她总是让孩子们好好念书,或是多出去看看走走。
孩子们小时候觉得娘亲辛苦,不念书的时候,就会去地里帮王奶奶干活。在大太阳的照射下,他们干的大汗淋漓,脸被晒的黢黑黢黑的。
当时村里人总是说王奶奶的孩子们懂事,没有想到当初的孩子们在王奶奶走后变了。
孩子们现在也到了当爷爷奶奶的年纪,他们的孩子还有孩子,人口多了心思就多了。
王奶奶高手,年轻的时候攒下了四座房子,还有数不清的田地,有的地种粮食有的地种水果蔬菜,总之,以当时来说,王奶奶在搬进城里的时候已经是大户人家了。
她的孩子们多是做生意的,只有一位坚持种地,所以,王奶奶把城里的房子都留给了做生意的孩子们,而乡下的田地留给了一直坚持种地的孩子。
王奶奶一共有四个孩子,两个男孩两个女孩。这四个孩子通过努力,也攒下了一些家底,但是随着他们的孩子长大,家产分到每个人手里的就少了许多,这些曾孙辈的孩子们看见自家的祖宗有那么多的田地,家产,当然要争一争,他们总觉得王奶奶偏心,对他们不好。
可是他们忘记了,他们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也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这些曾孙辈的孩子,总是希望能坐享其成,并且认为家里有这个条件,就要满足他们的愿望。
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家里的条件只可以让他们在小时候无忧无虑,等到长大了,就无法继续为他们提供养尊处优的生活。
因为王奶奶的孩子们小时候比较辛苦,等到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不希望他们累着,溺爱一些,而这些孩子们的孩子,对他们的后代更是溺爱,这些后代没有忧患意识,不会自食其力,面前有什么东西,一窝蜂的冲上去抢,而他们的家长生怕自己家的孩子吃亏,跟着起哄。
最后,就造成了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