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冰冷的刀刃离开脖子,那几个公人才如释重负,纷纷跪下向李义匡保证,再也不敢欺负武氏一家了。
他们也是后悔不已,暗道倒霉。就是因为知道武家兄弟虽然被流放,但在朝堂上还有故旧,所以从太原到蒲州,一路上他们不敢说鞍前马后,至少对武家人还算尊重。
谁料到第一次欺负他们,就被武家的熟人碰到了。
李义匡冷笑道:“尔等的保证李某可不太敢相信!”然后当面点了两个随从,命他们跟随武家兄弟去儋州,安全送到儋州后再回京。
“啊?”别说那几个公人傻眼了,就是被点将的随从更是一脸呆滞。
“三郎……”
李义匡摆摆手道:“我知道去儋州很辛苦,所以不会亏待你们的。等你们回京,不仅重重有赏,而且我还会去阿耶那里给你们两个保一个前程,如何?”
两个随从相视一眼。
作为李家的家仆,李义匡既然发话了,那可由不得他们两个不去。况且李义匡还保证了给他们谋一个前程,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一齐抱拳道:“三郎放心,仆誓死把武大郎、武二郎一家安全送到儋州!”
送别武氏兄弟之后,李义匡又行了一日,才抵达蒲津渡口。当日从长安出发,李义匡带了六个随从出来,现在身边只剩下三个了。
李义匡下马在蒲津渡游玩了半日,期间,还带着随从登上了黄河边的鹳雀楼。
和其他名楼一样,鹳雀楼每层的白壁上,都早已密密麻麻写了很多诗句。这种场景让李义匡的右手不禁开始蠢蠢欲动。
毕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李义匡前世小时候最早背的几首唐诗之一。
李义匡见左右无人,赶紧让余七把行李中的笔墨拿出来,洋洋洒洒写下四行五绝。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然后带着随从匆匆下楼,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出来后,李义匡又回头望了望鹳雀楼上的匾额,不禁暗道,终于舒服了!
至于王之涣将来没了《登鹳雀楼》也不要紧,反正他还有《凉州词》。
唯一遗憾的是,现在的蒲津桥,著名的黄河铁牛还没有铸造出来。
走过蒲津桥,就是同州地界,在蒲津关驿站住了一夜,第二天继续出发。
一路该玩的古迹,该看的风景,都已经玩的看的差不多了,于是加快行程,在黄昏城门关闭前,终于抵达同州治所冯翊。
而李义匡昨天匿名在鹳雀楼上题写的《登鹳雀楼》,也已经像插了翅膀一样,在河东的文人圈子里传开了。
争先赶到鹳雀楼,一睹千古名篇的风采。议论纷纷,都在探讨这首足以名垂千古的诗作究竟是何人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