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贾,家里给我起名叫书栋。因为我的父母都没怎么上过学,他们希望我能多读书,最好读的书能像一栋楼那么多,能成为一个大作家,写出像《红楼梦》那样流传千古的作品。可惜我打小就不是那么喜欢看书,也就读过几本国内外的名著,像《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水浒传》后边就没怎么看过书。反倒是喜欢听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听大人们聊身边的奇闻轶事。这也导致我在文坛上的最高成就只是初中的时候写的一篇作文在全班朗读过,后边再无建树。所以等我毕业后也无法靠文字谋生。
像大部分的大学生一样在社会上走走撞撞,换了无数份工作后,最终靠着亲戚找到了一份在政府单位做临时工的工作,希望某一天能通过优异的表现获得转正的机会。
年纪轻轻就实现了月薪3000的幸福生活。人在满足了温饱之后总会去追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人喜欢运动,有的人爱艺术,而我,就像前边所说的,喜欢听一些奇闻轶事。但是,我们这里不是老BJ,没有天桥,更没有说书的。我一时不知道从哪里找起。
忽然在某一个失眠的夜里,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可以去养老院做义工,那里老人比较多,从他们的口中肯定能听到不少的故事。顺便又做了慈善,给自己也积了福报。
第二天我就在上班摸鱼的时间用百度开始搜索市里的养老院,并最终锁定了一家看起来很大的,在线上和他们沟通了下一下。也许是养老机构真的很缺人,他们表示这周末可以来试试。我开心的差点从工位上蹦起来。
可事实证明我想多了。进入之后我发现大部分老年人可能行动都不方便,甚至有的连自己名字都不记得了,在被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大爷误认为我是他孙子,一把抱住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给我诉苦的时候,我决定终止自己这份伟大又光荣的任务。
日复一日,正当我觉得生活就要归于平淡之后,一个懒洋洋的下午,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问我是不是在找义工做,我一下来了精神,放低声调,拿着手机往门外走去。
“你好,能详细说下咱们这边是哪里吗?需要做什么工作呢?”我出门后大声说道。
“你好,贾先生我们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了您的简历,发现您之前有过养老院做义工的经验,不知道您有兴趣到我们这里吗?”
我想起来了了,自从上次养老院铩羽而归之后我在自己的简历中更新了下自己的履历,没想到还被hr看到了。
“方便说下你们是哪里吗?”我又问道。
“我们是'避风港'精神康复调理中心。”
我觉得找义工这事有点像开盲盒,这不,这次开了个精神病院盲盒。
有总比没有好。去试试吧,大不了再当一次逃兵。最主要的,精神病院可能会有更多的故事吧。
我犹豫了下答应了他们下周来试工的要求。
到了那一天也没有之前那么兴奋了,就抱着碰运气的的态度人生第一次进入了精神病院。
也许是真的没有抱太多预期,这里的环境超出了我的预期。
首先说这里的环境,它是建在了郊区一个叫诓山的地方,这里环境优美,晴天的时候阳光明媚,整个病院都沐浴在阳光下。阴雨天又是云雾缭绕,若隐若现,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海市蜃楼。再说里边的设置,特别像高级医院,很干净,就像高档公寓一样,每个病人都配备着单间,里边电视空调一应俱全,而且每个楼层都有一个专门的医生负责病人的调理,每三个病人有配备有一个护士负责他们的日常生活。我就是专门帮助这些护士做一些日常的工作。
说是日常工作,其实也没有太多的任务,无非就是帮助护士姐姐把配好的药分发给病人,提醒他们按时吃药,有病人需要吃的喝的或者生活用品的时候记录下来给护士。没有特别费力气的工作要做,毕竟他们是精神上的疾病,生理上大都健全。
由于我的单位是双休,我一般抽出周六或者周日中的一天来这里做义工。大概一个月之后我慢慢的轻车熟路了,护士姐姐说我可以适当帮助做一些理疗的工作了。
这里说的理疗可能就是赵本山小品里边说的“话疗”——用谈话的方式治疗病人心理上的创伤,早日让他们恢复正常。
简单来说就是和客人聊天,包括但不限于和客人说话,听客人倾诉。其实我觉得最多的时候还是病人在说。接触的多了,有几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位姓陈的病人自称是艺术家,才华不得施展,外边的人都在嫉妒他的才华才把他关在这里,每次说到这里,他总是郁郁不得志的表情爬到脸上,发出一声哀叹:“天不生我陈某,华夏绘画届万古如长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