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常州站:梦回运河古韵深(1 / 2)与周润同行,时空江南游首页

月华渐隐,星河满天,羞花、周润、陈芊芊三人于古筝之音中沉醉,仿佛灵魂与古韵相融,穿越千年。古筝女子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三人方如梦初醒,相视一笑,皆感时光之奇妙,历史之厚重。

“吾等今日所遇,实乃奇缘。常州之美,不仅在于其景,更在于其人,在于这流淌千年的运河之魂。”羞花(朱淑真)感慨万分,言辞间流露对常州深深的眷恋。

周润(黄峨)点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正是如此。吾等此行,不仅要探寻运河之古韵,更要体悟常州人民与运河共生的精神。昔日,常州因运河而兴,今日,吾等亦当铭记这份历史的馈赠。”

陈芊芊(恽冰)则轻轻收起画卷,笑道:“吾已将此情此景,尽绘于画中。愿此画能传世千年,让后人亦能感受到常州段大运河的壮丽与温婉。”

言罢,三人继续前行,穿过灯火阑珊的街巷,来到一处古宅前。宅门古朴,石狮威严,仿佛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宅内灯火通明,传出阵阵书声与茶香,引得三人驻足。

“此宅何名?为何如此雅致?”羞花(朱淑真)好奇问道。

周润(黄峨)略一思索,答道:“此宅或为昔日常州名士之家,吾等不妨入内一探究竟。”

于是,三人轻叩门扉,门内传来一声温润如玉的应答:“何方贵客,深夜来访?”

开门者乃一书生模样的青年,身着青衫,手持书卷,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儒雅之气。他见门外三人身着古装,举止非凡,不由微微一怔,随即笑道:“三位娘子,可是自远方而来,欲寻古韵?”

羞花(朱淑真)施礼道:“吾等乃自南京而来,慕名常州段大运河之美,特来探访。深夜打扰,还望公子见谅。”

书生回礼,笑道:“不妨事。吾乃此宅主人之子,名曰李逸。家父乃前朝进士,一生致力于整理常州地方志。若娘子们对常州历史感兴趣,吾愿为娘子们引路。”

三人闻言大喜,连忙谢过李逸,随其步入宅内。宅内布置雅致,书香四溢,墙上挂着多幅描绘常州风光的古画,案头则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古籍文献。

“吾观此宅,果真是文人雅士之居所。”周润(黄峨)赞叹道。

李逸微笑道:“家父一生痴迷于常州历史,尤其是运河文化。他常说,常州段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之要冲,更是文化交融之纽带。吾等后人,当继承先人之志,继续发扬光大。”

陈芊芊(恽冰)闻言,心生敬意,问道:“公子可知常州段大运河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李逸略一沉吟,道:“娘子可曾听说过‘常州三杰’?”

“哦?愿闻其详。”三人皆感好奇,纷纷围拢过来。

李逸于是缓缓道来:“‘常州三杰’,乃是指明代常州三位杰出的文化名人——唐顺之、王慎中、茅坤。他们不仅诗文出众,更在运河文化的传承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唐顺之曾沿运河北上,考察民情,撰写《武编》等著作;王慎中则致力于诗文创作,其作品多描绘运河风光与人文情怀;茅坤则编纂《唐宋八大家文钞》,对后世影响深远。此三人,皆为常州段大运河文化之代表,其事迹至今仍为常州人民所传颂。”

羞花(朱淑真)听后,感慨道:“原来常州不仅自然风光秀丽,更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吾等此行,真是受益匪浅。”

周润(黄峨)亦点头赞同:“正是如此。吾等虽为后人,但能借此机会,与古人对话,共赏运河之美,实乃三生有幸。”

陈芊芊(恽冰)则取出画笔,欲将李逸所述之“常州三杰”事迹绘入画中。她边画边道:“吾愿以此画,铭记‘常州三杰’之贡献,让后人亦能感受到他们对文化的执着与热爱。”

李逸见状,大为赞赏:“娘子之才情,真乃世间罕见。此画若成,必将成为传世之作。”

夜色已深,三人与李逸相谈甚欢,却仍觉意犹未尽。李逸提议道:“夜色已深,娘子们不妨在此留宿一晚。明日,吾可带娘子们沿运河而行,亲自体验常州段大运河的古老魅力。”

三人闻言大喜,连忙谢过李逸,欣然应允。于是,她们在古宅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梦中依旧回荡着运河的波涛声与古筝的悠扬旋律。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满古宅。三人与李逸一同走出宅门,沿运河而行。晨光中的常州城,更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运河之上,船只往来,渔民撒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娘子们请看,那便是常州段大运河的标志性景观——天宁寺宝塔。”李逸指着远处一座巍峨的宝塔,介绍道。

三人顺着李逸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宝塔高耸入云,气势恢宏。羞花(朱淑真)轻声吟诵道:“宝塔巍峨映朝晖,运河之水绕城飞。常州古城多胜迹,吾辈有幸共赏之。”

周润(黄峨)则感叹道:“天宁寺宝塔,自古便是常州之象征。其见证了常州段大运河的兴衰变迁,亦承载了无数常州人民的信仰与希望。”

陈芊芊(恽冰)则取出画笔,细细勾勒宝塔之姿。她以淡墨勾勒轮廓,再以重彩点染细节,不一会儿,一幅生动的宝塔画卷便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