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帝国继承者》(1 / 2)我爷是刘邦首页

刘启端坐在银龙宝座之上,目光随着那个庞大身影的逐渐退去,心中沉思不已。

刘邦的腰部与肩膀宽厚有力,几乎遮住了刘启的视线。他的背影挺拔,宛如一把刚从剑鞘中崭露的利刃。

他突然涌起一丝怀旧之情,意识到只有逐一揭开历史的迷雾,真正置身于那个时代,才能深刻理解刘邦这位皇帝的真实面貌,了解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久前,当刘邦下令禁卫军传达他的旨意时,刘启感受到了那语气中透露出的一种深厚、传统的兄弟情谊。

“原告在我庇护之下;无人敢在他们面前公开或暗中施展欺凌。若这些人遭遇任何不幸,即便是跌倒在路上,我也要追究地方官员的责任!”

言辞之中,威严尽显。

然而,那正义的宣言,确实令人心生澎湃!

在殿堂之中,汉家的贾侯低头认错。

刘邦稍作停顿,进而问道,“你承认何罪?”

贾侯鞠躬答道,“我的兄弟季成在工作中失职,我亦未能充分指导他。当时天宫寒宫出现空缺,我推荐他担任此职。如今事态演变至此,我深感懊悔!”

“这个孩子将来必定难以应付!”

朝臣们被接二连三的震惊浪潮所淹没;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竟能将公务员的疏忽与政治派系挂钩,并指出公务员推荐制度的滥用,这实在是前所未有之事。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位七岁的太子在发言时毫无惧色。更为可怕的是,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权威般的语气,不容置疑地直击他人内心。

一些朝臣点头表示认同,而刘启那瘦小的身躯渐渐融入背景,与高处的皇帝身影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复杂的重叠画面。

“这种问责制旨在监督事务,而非针对个人。”刘启续道,“我相信自此次事件起,我们应当推行问责制。我们需防患于未然,及时解决问题,而非仅仅在问题出现后加以解决。”

刘邦起身,走近刘启,弯腰倾听他的话语,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困惑,“你说这种方法蕴含着连带责任的意涵。那么,让我来问你,如果所有的公务员都因为害怕问责而停止向朝廷推荐有才能的人,这不就是因小失大了吗?”

刘启沉吟片刻,眼神坚定如铁。“人皆有其自身的利益,自然会趋利避害。汉人自当保护自己。但若摒弃个人利益,唯有公心,又怎能不优先考虑个人得失,而仅仅着眼于家族和宗族呢?”

“的确令人惊叹!”

刘邦反复咀嚼着这个词,眼神中流露出困惑,语气冷淡地追问,“我的孙子,这究竟是谁说的?你又是从何得知?”

“抱歉,朱仲公!但我敢肯定,这句深刻的名言,足以成为学者们的座右铭,已经流传了数百载。您应该不介意引用它吧?”

刘启脑海中灵光一闪,他庄严地对刘邦说道:“是我,被自己的想法所触动,发出了这些言辞。”

大厅内顿时掀起了一阵骚动。

朝臣们亦被这番话深深震撼,这些话语中蕴含着士大夫的激情理想主义和对国家的深切责任感。当时,汉朝刚刚建立,官员们主要还是出于对国家的职责而奋发有为,而非那些东中党的伪贵族,或是那些因自己的怯懦和缺乏爱国主义而欢迎清马队进入长安的无耻之徒,他们的行为是出于私利。

“这正是学者正直本色的体现!”

“讲得非常到位!讲得非常到位!”

刘邦高声赞许道:“这些话应当传遍天下,让所有学者都能听闻,它们应当被刻印在学院的回廊之中,供后世子孙铭记。”

“学者们学习孔子的教诲,这位伟大的圣人。圣人的教诲虽少,但一旦涉足官场,一切便都变了样。圣人的教诲被曲解,变成了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谬误。”

“这些言辞尚不足以完全传达圣人的教诲。那些学习圣人着作并为皇帝服务的臣子,应当根据圣人的教诲来行事!”

“一旦成为家族的官员,享受着人民的供养,谦卑地站在人民之下,接受他们的鞠躬和尊敬,就应当将国家视为自己的责任。不应为了个人利益而纷争不休。我并不奢望全世界的官员都能达到圣人的境界,但我衷心希望国家中能有更少的官员背离对皇位的忠诚职责!”

讲至此处,刘邦深受触动,他紧紧地抱住刘启,轻轻地上下摇晃,脸上洋溢着笑容,问道:“我的曾孙,朕应当赏赐你何物?”

刘启诚恳地回答:“孙子不需皇帝的奖赏。身为太子之嫡长子,汉朝的曾孙,这些都是我应尽的职责。”

刘邦感到极大的安慰,他看着刘盈,赞许地说:“我的儿子,拥有如此孙子,实乃吾之幸运!你养育了一位出色的孙子,也为我等带来了荣耀的曾孙!”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恭喜陛下东宫才智,确保王朝绵延不绝!”朝臣们纷纷跪下,言辞恭敬,赞美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朝臣们的跪拜和颂扬声中,刘邦目光复杂地望向季孙豪,“你无罪,却亦有过失。故此,我必须施以惩戒。我将扣除你两个月的薪俸,并剥夺你两百亩的封地!”

季孙豪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立刻跪地,以头触地,声音颤抖地说:“陛下,我谦卑地感谢您的仁慈与恩典!”

这样的惩处确实堪称严厉。在汉朝初升的曙光中,那些为帝国基础奠定的人被赋予了封地。对于那些与刘邦并肩战斗、共同建立王朝的追随者而言,这些土地和森林不仅是财富的源泉,更是荣誉的象征。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惩处远超季孙豪一人。

在王朝创立之初,爵侯屈伸佩依仗与皇帝的亲近关系,在民间肆意行恶。他强占平民的林业财产,霸占矿产山岭。

刘邦对季孙豪的惩处,同时也是对其他人的警示,是一次震慑权贵、让他们心存顾忌的严厉打击。

由于一个小小的过失,季孙豪受到了惩处,这将使其他人在行事前深思熟虑,不敢再轻易触犯法纪。

“我曾下令让你上奏折子,那你为何还在朝会上公开认错,请求宽恕?”

在皇家园林中,刘盈退后半步,而季孙豪则站在他前方一步之遥。

刘盈的脸色颇为严峻,他直言不讳地责问道:“在众多朝臣的目睹下,你当面向皇帝请罪。他该如何回应?况且,这是你弟弟的过错。你的道歉又有何意义?”

季孙豪的面色变得苍白如纸,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悔恨,“陛下,我实在是太过愚昧了!”他低声叹息,语气中满是自责,“坦白说,我内心太过恐惧,以至于在朝会上不假思索地选择了道歉。”

“你在害怕什么?”刘盈追问道,“你害怕因为几件小事,皇帝会对你施加惩罚?”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苦涩,“你有没有想过,刘良之妻的事情牵涉如此之广,你却能安然无恙。这件小事,又怎可能成为陷害你的理由?你以为皇帝的心肠是如此残忍吗?还是你认为我无法保护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勇气往往逐渐消磨。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随着刘邦权力的日益巩固,他稳如泰山地坐在龙椅上,老臣们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加之对于介刘良妻子事件的处理谨慎,季孙豪在言行上变得更加谨小慎微。

“那绝非我的本意!”季孙豪急切地回答,“我已年老,力量日衰,绝不敢越雷池一步。我只能小心翼翼,以免犯错!”

在皇家园林的宁静角落,刘盈退后一步,季孙豪则站在他前方半步之遥。

“我不是让你上奏折子吗?为何你还在朝会上公开认错,请求宽恕?”刘盈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解。

季孙豪的面色苍白,他低声回答:“陛下,我实在太过愚昧了。”他的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悔恨。

刘盈看着他,眼神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他知道,季孙豪的道歉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人。这是一次警告,一次对权贵的震慑,让他们明白,没有人可以凭借与皇帝的亲近关系就可以为所欲为。

季孙豪的道歉,也是对其他人的警示。在行事之前,他们将会更加谨慎,不敢轻易触犯法纪。

皇家园林中的金草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刘盈和季孙豪的对话在这里悄然进行,而整个王朝的秩序和法则也在这个时刻得到了重申。

季孙豪垂首谦卑地说:“陛下与太子的深恩厚爱,我将铭记终生。然而,我已日渐衰老,自觉才能有限,继续留在朝廷恐不便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