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章 知己知彼(2 / 2)大秦:吾为长公子首页

在大名鼎鼎的邯郸,这里是赵国的首都,也是权力的核心所在,赵王坐拥龙台宫,执掌赵国政纲。

相对于强大的秦朝,纵使赵国力量削弱,但底蕴犹在,三位封疆大将军依旧在册,相较而言,并非立刻显现危险的境地。

然而,赵偃不是庸主,他是个怀揣抱负的君王,假使在秦国出兵威逼韩之前没有秦朝的举动,也许燕国会遭吞并,成为拓宽疆域的一员霸主。

可是身处秦王秦政那个时代,与他们并驾齐驱的,却是赵偃身为王者的一份无奈和天下的哀叹。

"我等朝拜大王,祝 赵国万世昌荣,祝大赵帝国千秋永固。"

群臣聚集,朝堂之上,文臣武将手持笏板,躬身行礼。

"免礼。"

坐在宝座之上的赵堰摆手示意,群臣随之答谢。

"有奏折呈上,无议则散朝。"

身侧的大臣大声宣告规矩,秩序井然。

"启奏大王,目前国战已发,粮草物资耗费极大,末将认为应在国内增赋一成,以缓解大军困境。"

赵相郭开挺身而出,言语果决地提出这个观点。

其余臣僚,以郭开为代表的群臣纷纷响应。

"末君虽无法可施,若妄征赋税使我国百姓生活凋敝,实乃隐患。"赵佾冷淡的目光投来一眼,但也无奈至极。

"春平君既然亦无计可施,那么请勿再多言。"郭开心满意足地笑道。

接着,他转向赵偃躬身行礼:"大王,当前局面严峻,除增税外,我大赵并无其他办法筹备粮草物资。然春平君提及的民生问题是值得关注,但我大赵扩展版图,民生暂非关键。只要能攻克秦军,夺回韩国领土,我们的收获得益必定丰厚。"

赵偃微弱的面庞浮现一抹微笑认可。

赵偃心底明白,其实对这个兄长也充满忌惮,因哥哥身体病弱,若逝去,其幼子恐难维持稳定局面。而欲杀赵佾,则毫无理由,毕竟他是宗亲,备受尊崇。

" 关于全局考虑无误。"赵偃说道,“为大赵存续,仅增税不足以供我军持续对秦发动攻势。”

"那就按郭卿之奏,将赋税上涨一成,待驱秦出境,并与其他两国瓜分韩地后,赋税再减回。"赵偃迅速做出决定,增税之事正式确立。

"大王英明。"郭开端起大叫附合,声音满含谄媚之意。

“庞媛将军是否已经在前方作战将近一月?”赵偃视线转向朝臣们问道。

“是的,大王,庞媛将军已出兵二十余天,估计已有战功传回来了。”一人立刻回答,满心期盼。

“不日便有边境捷报到来了吧。”郭开也急于讨好,迎合着说道。

“秦国的赢政。”赵偃冷哼一声。

"当初你攻我大赵,看似一举灭韩,但手法巧妙,就连我也受其牵制。"他说,“如今,你还怎么是我的对手?当年我能欺负你,现在我仍是王,依然可以。”

“夺得韩国后,我必领军直向西方,摧毁秦国,届时再将你踩在脚下,将是何等快意!”赵偃激动地笑道,显然对于夺韩战充满信心。

郭开放声附和,说:“我坚信大王总有日子能令赢政尝尽屈辱。”

然而,他的言语方落。

“有急报。”一名赵国士兵慌慌张张冲入殿堂,神色焦虑。

"怎么慌张如此?莫非有庞媛将军的战果好消息吗?”郭开呵斥道。

士兵连忙躬身回应:"启禀大王,大事不妙了。"

见此情景,赵偃面色瞬间严肃。“什么大事不妙?难不成庞媛上将军在韩地受挫了?”他的声音透着疑惑。

"绝不可能!"郭开立即反对,"韩地秦国主力军下落不明,局势已现混乱,哪怕秦国军 队支援速度再快,也不可能一个月内完成增援。况且庞媛将军擅长领军,若真有战果,不会有‘大事不好’的情况。”

"详细向我说明状况。若虚报军情,朕绝不留情,必屠你九族!"赵偃怒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