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密道(1 / 2)大秦:吾为长公子首页

现今,赵祁已是十大封君之列,升任左庶长,并且作为一军万夫之将,执掌庞大兵符。

晋升更高职务后,五万人将是地方副帅的职责;十万人将是主将职位,那时他的地位将会与蒙恬持平。

赵祁这些成就的功劳无论是在医道改革或是治疗战伤药方方面的贡献,都对大秦国基至关重要,比攻占韩国的功勋更为深远。

这让秦始皇感到难以定夺合适的奖赏。

对于给予赵祁太低的封赏,会显得薄待,封太高可能会引发异议,让秦始皇陷入了困惑。"寡人确实对赵祁的封赏感到纠结,"他说出了内心的感受。"赏得太少仿佛轻忽,过高又怕引起他人的不满。”

这个时候,王绾机智转动眼球,提议:“或许大王可以稍稍延后赏赐,等平定韩国后再作决定,那样更能体现出赵祁的价值,毕竟他的功绩可能还有更多。”

王绾建议道,这番话迎合了秦始皇的心理顾虑。

秦始皇赞同点头,赞同了这个主意。"你说得很有道理。”

他表示,“对赵祁的封赏可以在征服韩以后再行斟酌。”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解脱与期待:“但愿此子赵祁不负所望,给我们带来更多意外之喜。

那时,我自然会给他更为合适的奖赏。”

……

汉国都新郑。

"大王,蒙武及蒙恬率领秦军已从四面包抄我们的都城。

现在都城兵力不到三万,多数都是败残之师,难以持久抗敌,臣恳请您早作决策。"一个臣子惶恐禀告韩王。

尽管韩国国门已经被攻陷在阳城事件后,抵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暴鸢死后,再也没有领军将领可供调度了。

这个消息传到,每个韩国臣子都预感结局到来,然而速度如此快速出乎预料。

"我们怎么应对呢?"韩王满面忧愁,不知所措。

“难道只能向秦国低头?"他自问,韩国家业数百年的荣光,在自己手里毁于一旦,他实在无法接受。

"王上,魏赵两国是否尚未冲破王翦所布置的防务呢?"韩非满怀期待地向韩王询问。

"大王,已经来不及了。

王翦领军严防死守,无论哪个国家有所行动,都会遭到迅速打击。

他们多次尝试突围,都未能打破王翦的防线,"韩非严肃答道,“今日只剩下了两条选择。”

"一是向秦投降;二是与秦国决一死战,国覆亡而君王一同受难,即便王国 ** 君王丧生,您的智名仍将流芳千古。"

"与秦国血拼,甚至国破身亡?"听完这一说辞,韩王目光闪现恐惧。

但他强烈拒绝:“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毙。

如果连我倒下,大韩便彻底沦亡,永不翻身。”

"若无孤王,韩国有朝一日怎能重新建国呢?"

"孤王绝不能这样死去。" 韩王一脸惧色,言语间虽堂而皇之,但他心底深处对死亡畏惧至极。

看着韩王的反应,韩非眼中满是失望:"国家沦陷,君主败亡,这是自古传承的定律,可是对于大王你来说,恐怕无法做到了。

哎,也许我的雄心壮志终将无法实现。

算了,既然他不愿意共度难关,那么我韩非便唯有陪他一起,共赴死所。"

"好了,大家准备战斗。" 秦臣们立即集结军队,誓死保卫新城郑,确保城池不陷落,否则大韩必将走向 ** 。

"然而卿言有理,目前除投降秦国或固守待援外,孤已别无良策。

因此孤决定留守宫城,坐镇都邑,目睹你们与敌人血拼。" 突然,韩王转变了语调,语气坚定地表示,将要背水一战的勇气。

听到这番话,韩非眼神里带着失望看了一眼韩王。

凭他聪慧过人,如何不清楚君王心中所想?然而他并未揭穿,因为在这样的关头已经无意义。

当朝堂的群臣纷纷退下,宫殿只剩下了韩王和侍从寺人。

"寡人要你秘密联络赵国,事情怎么样了?" 韩王慎重其事地询问。

"回复大王。

赵国传来消息,已派出千名精锐潜入新城郑,只需等待王驾撤离都城,他们将出兵迎接并护送大王去赵国。”

侍从中低沉地说。

闻言,韩王脸上瞬间掠过一抹喜色:"好!如此一来,孤可保自身安全。

未来于赵地谋图复国之事,倚仗赵军之力。"

韩王内心满是激昂地想着:"形势紧急,刻不容缓。

除了近侍护卫外,其余人切勿喧哗扰动,我等须通过秘道迅速撤离王宫,退出都城。" 韩王语气严峻地下令。

"遵命。" 寺人躬身施礼,即刻去执行指令。

"秦政,两国国恨,孤与你势不两立。

你且给我记着。" 在心中,韩王的眼神里燃烧着仇恨与愤懑。

在新城郑外,大秦的勇士犹如乌云密布,狂烈地冲击城墙。

天空下箭矢四射,巨石砸落,对新城郑形成严酷压制。

城墙上,疲弱的韩军难以抬头反击。

"进攻!" 蒙武拔剑指向新城郑,下达了命令。

随后,新一 ** 击开始,冲向这座城市。

今时今日,大秦已占压倒性优势,拿下新城郑只是时间问题。

"风,风起,风起。" 十万大秦精锐厉声呼喊着,毫无畏惧地前进,带着铺天盖地的杀伐气势。

面对这样汹涌的攻势,新城郑显得微小而脆弱,似乎在任何时候都将遭受摧毁。

另一边,在新城郑附近地带,传令兵们前来报备。"将军大人,东南方无懈可击。”

"将军,西北方防线稳固无破。"“报告将军……”

一个个探子陆续出现在赵祁面前,而赵祁背后,则站立万多名沉默无声的大秦精锐士兵。

七千铁骑和三千步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