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民世听取了郑统的建议,长江汛期一般在5-9月,届时雨季来临水位上涨,对秦军作战不便,若要动兵最好在明年开春,此时还是冬季,也可以趁机积蓄力量,整训兵马,他郑统也可以调回更多的船只兵马。
刘民世全盘接受,他也认为巴东军团应该整顿整顿,虽然只到了一天但巴东军团给他的感觉远不如其它在前线作战的军团,将士懈怠,兵甲不足,马匹匮乏,于是他写了封折子回报京城,希望朝堂上的大臣以及自己的父皇给多一些支持。
刘国秀召集众人商议,户部尚书长孙季力主增兵:“既已定下荆州方略,增兵巴东也是迟早之事,不若早些增兵,更何况一旦我军拿下宜昌,襄阳陈之青必然不会坐视不理,必率大军前来,如此巴东的兵马就有些单薄了。”
兵部尚书秦书反对增兵:“我军虽要拿下宜昌,但大规模的增兵必然导致南明方面有所准备,一旦敌军增兵宜昌,我等先前努力将会前功尽弃,得不偿失。”
刘国秀看向一旁老神在在,没有开口的丞相李过,李过辅佐他多年,多年来处理政事也是尽心尽力,没有错处。
李过知道自己该开口了:“不可增兵,南明有我秦国探子无数,但我秦国又何尝没有南明探子,臣敢断言,先前增兵若是还未能引起南明方面警觉,此次增兵必然会让南明注意到宜昌!
南明的谍报已有消息传回,南明副相曹明曾上了个折子给明帝,言我军要攻伐宜昌,但明帝和南明内阁并未在意,若是还增兵巴东,岂不是告诉南明,我军就是要攻打宜昌吗?”
他顿了顿:“但不增兵巴东,可多给巴东方面粮草器械甲胄战马,增强实力。”
这个做法各方面都很满意,刘国秀点点头:“那便听丞相的吧,多给一些物资,告诉民世,我在京师等着他的好消息!调集物资的事就辛苦内阁了。”
“洛阳方面有什么消息吗?”刘国秀提起了洛阳方面的战事,刘国渊为了掩盖刘民世增兵宜昌之事,带着五万兵马出潼关想将战线推前一些,不知道战况如何?
秦书站了出来,将情况说了一说:“王爷骁勇善战,在三门峡一线击败明军先锋斩首千余,但明将李绩调集了大军在后,目前王爷也不好再往前了,王爷已打算退兵。”
“另外还有一件事,楚国探子回报,楚国在高丽边境调集大军似有征伐高丽之意。”这个消息秦书才收到不久,索性就在此处说了。
众人皆沉默,楚国兵马并不多,地也不广,缺少各种物资,但一旦拿下高丽那么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国力大大增强,这并不是秦国愿意看到的。
当年五国伐秦,秦国一度面临亡国之祸,其中楚国最难对付,楚道凡还是天下第二名将,最后还是刘国渊险胜一筹,秦国才度过了此次危机。
起因是因为刘国秀杀掉了各国的使臣,但当时那种情形,他也不得不杀掉,否则皇家脸面何在?秦国威严何在?
秦书瞄了一眼龙椅上的刘国秀,这事当年眼下的诸位都在场,事情的经过是因为大家都喝醉了,刘国秀唤来了最为宠爱的妃子起舞助兴,但那些醉鬼居然对妃子意图不轨,拉拉扯扯。
那妃子险些还失了清白,第二天清醒过来的刘国秀怒火中烧,一怒之下杀光了当时的所有使臣,得罪了诸国,才有了后面的事。
“将此事告知高丽,为他楚国添点堵,另外咨询大将军的意见,让他高丽出个方略。”刘国秀沉思了一会做出了决定。
1325年冬,楚国调集六万兵马由楚道凡率领伐高丽,楚道凡对众将宣称:“高丽屡世获罪我国,理宜声讨,整旅徂征,使其夷服,今整大军,强渡绿江,必横扫高丽,誓师出征。”
当夜六万人渡过鸭绿江,然高丽早有防备,在义州调集五万大军由高丽第一大将同时是皇族亲王李辰统领,双方在城外展开激战,楚国兵甲锐利,作战勇猛,高丽大军被重创残部逃入义州城内。
楚军强行攻城,李辰顽强抵抗,然而义州城墙并不高守得十分艰难,一日之内楚军数次登城,都被李辰亲率亲卫反击下去,楚军连攻十日不克。
“王爷!没想到高丽人在义州集结了如此多的人马,这实在是出乎预料。”楚军副将屈图和楚道凡走在军营内看望受伤的楚军士兵十分心疼。
楚道凡面色沉重,角落里不少楚国儿郎绑着绷带,有的失去双腿躺在地上,没有人说话,他也没想到这小小的义州城居然这么难打。
“明日让神武军攻城。”他打算打出手里最大的牌,神武军乃是自楚道凡从军以来组建,立下无数战功,号称没有攻不下的城池,成立以来从未丢掉任何一具战友的尸体,编制三万人,
全是从军超过五年以上的老兵组成,楚道凡带了一万,先前没舍得这些宝贝攻城,但眼下也只能派出去了。
第二日一早义州守军便发现从楚军营地出来一支全副武装战甲的人马,他们手持盾牌和长剑气势汹汹的朝义州城杀来,李辰调集弓箭手放箭。
这支人马全身都是战甲,箭支造不成什么伤害,而楚军的弓箭手一反常态,直抵城下和居于高处的高丽弓手互射,完全不顾伤亡。
很快这支人马架起了云梯开始了登城,他们武艺娴熟,两两一队背靠着作战,城头上顿时乱作一团,李辰不得已调动了仅剩的兵马来围堵。
一边是楚国钢军,一边是人多势众的高丽子弟,互不相让,从早上打到了下午,面对汹涌的楚军,义州守军再也支撑不住,开始有人向后逃去,渐渐变成了溃逃,李辰浑身是血刚斩杀了一名楚国神武军将士,就得知了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