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出发前,谢玉瑶捞起梨肉,放到饭前洗好晒干的簸箕里,摆在太阳底下暴晒。
来到割草的地方,她动作迅速,很快就完成任务量。
和小伙伴打了声招呼,她再次去梨树林。
静谧的山林,时不时从山谷传出阵阵清脆的鸟鸣。
谢玉瑶望着整片梨树,油然而生晨钟暮鼓、安之若素之感。
一个想法在她脑中浮现:她吃不下整片果子,也不缺这点收入,不如就应了知青的口号,支援农村建设。
若是果脯做得好吃,发动大队社民的力量共同制作,再以集体的名义去交换物资,就能改善整个大队社民的生活。
她不是没想过仅让知青队参与,可一来瞒不了社民会徒生矛盾,二来黑市交易万一有人被抓,反而成了她的不是。
永远不要高估人性的善、低估人性的恶。
注意既定,她便将剩余的时间,全部用于摘果子。
到了下工时间,她背着一筐青草去交工,而后返回知青院,对所有知青说了她的计划,并指出:“我们知青队先行制作的果脯,可以留着自己吃,也可以托大队长以集体名义兑现,就当是我们指路的报酬了。”
江艳一听立刻反对:“干嘛要告诉其他人,就我们知青队自己制作,能卖更多的钱。”
谢玉瑶有点意外她会跳出来,这些天观察下来,她发现贝晓虽然讨厌,但心思都摆在脸上。
而这个贝晓的小跟班,却是心思暗沉,不少贝晓的行为,都有她在背后推波助澜。
“不行!我们下乡本就是为了支援农村建设的,有了增收的路子,当然要告诉社民,集体参与!”思想觉悟高的任菲立刻反驳,她瞥了江艳一眼,“我这就去告诉大队长,让他组织社民摘果。”
李卫东微微皱眉,阻止了任菲:“别急,没有成品,大队长也不会轻易相信我们。还是按照谢玉瑶的计划来,有没有人不想参与的?”
他扫视一圈,见大部分人都跃跃欲试,在这赚钱的机会面前,连一向炮仗似的贝晓也安静下来。
“既然如此,那除了做饭和砍柴的人,其他人都上山。”
谢玉瑶下午采摘的果子还未运回来,要去指路,杨淑梅便干脆替代她做饭。
于是,社民们便看到知青队几乎全员出动,向大队部借了背筐、板车,去采摘搬运酸梨。
他们都笑话知青队人贪吃,连酸涩异常的野梨都不放过。当他们从孩子们嘴里得知是新来的谢知青最先行动的,对谢玉瑶又多了几分贬低。
待天色暗下来,知青院的堂屋一角已经铺满酸梨。
今天的晚饭添加了一个新品:嫩玉米棒。
地里的玉米棒子,并不是所有都长老了,总还有些嫩着的。不少掰棒子的人遇到鲜嫩的,直接剥皮啃着吃,爆出一嘴的白色浆汁来。
大队长和村支书吆喝着不许偷吃,要收起来统一分配。可有人饿狠了,就不管这么多了,该怎么吃就怎么吃。
今天傍晚,农田里的玉米终于全部收获完毕。下工时,大队长按人头分配嫩玉米,知青队分到几十个。
任菲按一人一根的量,下锅用清水煮熟。棒子很长,颗粒饱满,虽然看着不大,但它自有一股清香,好吃啊!
见谢玉瑶难得爱吃,除了贝晓的对象向文山外,其他四个男知青都把自己的份额递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