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阳光洒在红1军团那庄严肃穆的通讯室内,金色的光芒在电报机的键盘上跳跃。
十六时整,红1军团向红军总部和其他兵团发送一则重要的战报。
电报的内容简洁而有力:“城口已于昨晚二十时被我二师部队占领。”
与此同时,一、三、五军团在汝城至城口一线集结,决心与固守在沿线数十座碉堡中的国民党军决一死战。
战斗在城头寨、大来圩、大坪等地激烈展开,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在城头寨,红军战士们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地躲避着敌人的炮火,然后突然发起冲锋,将敌人打得措手不及。
在大来圩,红军的炮兵部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准确地炮击敌人的阵地,为步兵的进攻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在大坪,红军的侦察兵们机智勇敢地潜入敌人的后方,破坏了敌人的补给线,使敌人陷入了困境。
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军终于歼灭了国民党湘军陶柳团、胡凤章部的大部分兵力,并摧毁了湘军碉堡三十余座。
这场胜利也为接下来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这则战报传回红军总部时,整个总部都沸腾了。
战士们欢呼雀跃,他们为红军的胜利而自豪,这场战斗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精神上的胜利。
在蜿蜒曲折的群山之间,第二道封锁线横亘在红军的前进道路上。
这条封锁线并非简单的军事防线,而是由粤军和湘军两大军阀势力交织而成的复杂利益网。
湖南和广东的军阀们,各自心怀鬼胎,都深知与红军正面交锋将会是一场消耗战,对于自身实力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因此,每当红军的先锋部队出现在封锁线附近,粤军就会如同潮水般迅速后撤,他们希望湘军能够挺身而出,成为抗击红军的主力。
然而,湘军也并非心甘情愿地充当这个“出头鸟”。他们认为红军的主力仍在广东境内,如果贸然出击,很可能会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
于是,湘军也选择了观望,不愿意轻易出动兵力。
在两大军阀的互相推诿和算计中,中央红军却找到了突破的机会。他们利用敌人之间的缝隙,巧妙地穿越了这道看似坚不可摧的封锁线。
红军指挥员们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在敌人的疏忽和矛盾中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这次红军队伍顺利地通过了第二道封锁线,但是,这次造成的损失更大。
虽然没有大规模的作战,可是在各种因素下,红军队伍再次骤减9700人。
红军主力成功撤出瑞金中央苏区后,留在苏区的一万多红军却陷入了困境。他们无法正面抵挡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损失惨重。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红军总部作出了调整战术的决策,向留守的红军发出了紧急电令:“放弃正面防御战术,转变思路,在敌人的侧翼和后方开展游击战争。”
这一战略转变意味着留守的红军将不再被动挨打,而是可以主动出击,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来应对敌人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