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这成语,竟然是真的!黄河长江,带着大量的泥沙,最终在入海口,形成了大片大片的陆地。六千年前,没有魔都。那个时候,繁华的魔都还是一片大海!几千年的时间,长江的泥沙渐渐的堆积,由此形成了陆地。
“沧海桑田啊。”秦始皇感叹道。
汉武帝:“咳咳,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太大兴趣,我,还是更关心向西南扩张的问题。”
唐玄宗:“我看世界地图,跨过西南的崇山峻岭之后,有横河大平原?最适合农耕的区域之一?”
明朝永乐:“征讨西南,水路并进!郑和从水路,攻击沿海区域!沐英,你从彩云之南,从陆路发动进攻!”
“我们大明,一定要获得【印渡之洋】的出海口!”
“是!”
水路:郑和!
陆路:大名鼎鼎的云南沐王府:沐英!
////////
清朝雍正帝:“继续改土归流!是我朝,最后完成了对西南地区的治理!对于西南地区,军事上击败容易,消化统治却很难。”
哦?
的确如此。
大家以为,秦汉时代我们就完全控制西南了?地图上囊括西南,就真的控制西南大地?
非也!
那时候的西南土地上,遍布大大小小的【土司】。改土归流,是历朝历代接力一般的进行着······最终在清代,彻底完成对西南的控制。
“好的。”系统继续道:“回答今天第四个历史问题。”
系统道:“说一说明末【火器】。”
又是一个大问题。
高帆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道:“好的。”
这一刻,明末位面,清朝位面都万分关心起来,看着天幕解答问题。
“明末,”高帆道:“使用火器的明军,最终被主要使用冷兵器的清军击败。”
“但是,在同时期,欧罗巴洲,却是火器部队横扫冷兵器的骑兵啊。”
“这是为何?”
“在我们中原,是使用火器的明军被清军击败。而在欧罗巴洲,却是使用火器的军队,横扫游牧民族的骑兵?”
“为何如此?”
高帆道:“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从多个角度阐述。”
“首先,就是质量问题。”高帆道:“明末,整个朝廷腐朽无比,在制造兵器的方面,尤其如此。”
“如果是冷兵器,制造的差一些,也许还能勉强使用。”
“但是对于火器,却是致命的缺陷。”
哦?
就说大刀长矛吧,制造的差一些,也能勉强的使用。可火器呢?
高帆道:“火器,对于原料和工艺,要求很严格。”
“明末,因为火器原料的钱,被工部的大臣大量克扣,所以,火器的抢管,制作得很薄很薄。”
“为了省铁料么。”
“或者,就是‘抢管’打造得不合格。”
“这倒是明军的火器,很容易【炸膛】!”高帆叹了一口气,道:“因为造火器的钱,被大量的克扣,导致明末的火器,质量很差。甚至,战争中,有明军拒绝使用朝廷发的火器。因为这火器质量太差,往往一发射,就炸到了自己。”
的确如此。
冷兵器制造的再差,大不了无法使用。
可火器呢?克扣了原料,克扣了工匠的工钱,就会导致它炸膛!
最终的结果,就是敌人没有打到,反而炸到了自己人!所以,明军自己,就不愿意使用火器。或者,就是使用自己私自打造的火器,绝对不用朝廷发的!因为朝廷发的,质量太差!但是,有钱的军镇,还能自己打造一些火器,那没有钱的呢?
第一个问题:质量太差,士卒反而不愿意使用火器。
“第二个问题,”高帆道:“就是训练,需要太多的金钱。”
他继续道:“使用冷兵器,训练几乎不需要钱。”
的确。
士卒拿着刀枪,练习攻击就好。
“但是火器呢?”高帆道:“在明末,火药是很贵的!”
“火药的主要成分中,碳不贵,但硫磺和硝却很贵。”
“而要让一个火器士卒,熟练的操控火器,就需要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练习,需要反复的发射。”
明白了吧?
使用冷兵器,训练不要钱,就是挥舞刀枪而已。可练习使用火器呢?每一个士卒,每一次发射,都需要很多钱。
“而明末,”高帆摇头道:“军饷,被朝廷各级的大臣,大量的克扣,到了底层士卒手中,连一半都没有。”
甚至更少。
有的营伍,连军饷的三分之一都得不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花费重金,让士卒训练火器?”
不可能的。
已经说了两个原因了:第一,火器质量太差。比起冷兵器,火器对于原料和打造工艺的要求更高。但是,明末那腐朽的大环境······第二,火器的训练成本太高。同样是明末腐朽的大环境,军饷都不够,哪里有钱让士卒训练昂贵的火器?
“比如,”高帆叹了一口气,道:“大名鼎鼎的【三段击】,其实在明初,我们中原就出现了。”
什么?
明初就有三段击?
是的!明初的战斗中,就记录,有火器营使用了三段击。
“所谓三段击,就是当时的火器,发射速度比较慢。”
“我发射了一次后,来不及装填弹药,而敌人趁机攻过来,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让三排火器手,轮流发射。”
第一排发射后,开始装填火药。而第二排火器发射,同理,第二排火器发射后,开始装填火药,第三排火器手发射。当第三排火器手发射后,第一排的火器手,已经装填完毕。由此,又可以发射。
“由此,火器攻击,连绵不绝!”高帆道。
“但是,如此训练方法,并没有流传下来,到了明末,中原已经没有了三段击。”
古代对军事历史,本来就记载不详。所以,明初就有的三段击,在明末却已经消失。
“哦?”此时,明末位面的崇祯,听到三段击的讲解,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