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璃昉听罢道:“这事儿好办,家母是做珠宝生意的,黛郡这些达官贵族的深宅大院,时常进去走动。姐姐若是放心得下,此事便交由小弟去办,半个月内,定有回信。”
葵花大喜过望,说道:“如此,多谢贤弟了。”
话不多说,段璃昉回到家中,把认亲的事向母亲说了。段老夫人点点头,“是城西那个冯葵花?听说她跟平康坊的婊子成天混在一起。”
段璃昉道:“她是为了劝她们从良,办工厂也是为了让她们能好好过日子,会县人叫她仙姑,可见她颇得人心。”段璃昉虽然想帮葵花说好话,但他显然并不了解她,冯葵花从不劝人从良。
段老夫人道:“我虽然老了,可还没有老糊涂。她救过你,厚赠些金银也算报答了恩情。冯葵花本是贫女,她哪里会有这个闲心,去帮妓女从良?她那时白手起家,雇伙计给不起工钱,说几句好听的话儿,哄着那帮女人替她做事罢了。”
段璃昉道:“这正是生意人的本色。”
段老夫人道:“你看她聪明有智计,以后会大有作为,这才答应跟她结为姐弟,是也不是?”
段璃昉道:“孩儿的一点心思,瞒不过母亲慧眼。”
“也罢,人家救过你,常常往来也是应该的。”
“阿娘,”段璃昉道,“还有件事情,劳您老人家亲自出马。是关于一个叫卢司司的官妓。”于是将冯葵花所托之事,细细向母亲说了。
段老夫人听罢,说道:“这不难,黛郡郡守的大夫人,前几日才让人来说,托我替她寻一串金珠戴戴,可巧这几日寻到了,我把金珠送去,趁机说几句好话,不过三四百两银子,就能把事情办妥了。”
过了几天,天气凉爽,打听得郡守夫人在家,段老夫人坐着轿子,亲自把金珠送去。黛郡的治所在太安,虽说太安和会县毗邻,但还是要坐半日的轿子。进了府里,见了郡守夫人,段老夫人把金珠拿出来观看,这珠子又大又圆润又没有瑕疵,颜色又正,真正是有价无市,郡守夫人看了很高兴,要留段老夫人住上几日。
又正好赶上郡守夫人生日,来了许多官家女眷,见夫人脖子上的金珠华贵,对着夫人说了许多夸赞的话。
第二天一早,郡守夫人正在梳妆,丫鬟说段老夫人在门外求见,“请进来吧。”郡守夫人说着,用小指沾一点胭脂水,涂在唇上。
段老夫人进来问安,郡守夫人涂完嘴唇,又对着镜子看了几眼,“您老人家清早过来,想必有事?”
段老夫人道:“不敢隐瞒夫人,老身的确有桩事情。”
“老身有个侄儿,前几个月来太安,相好了一个女子,回去以后就茶不思饭不想,没个人形了……”
郡守夫人接口道:“你们小门小户,也太娇惯孩儿了些,似这般为了一个女子要死要活,全不晓得些人伦大义。”
“夫人所说极是,这等不孝之子,原是死不足惜的。”段老夫人叹了口气,“只可怜他爹娘膝下只此一子,还指望着他绵延香火、养老送终。。”
“既然如此,让他纳了那女子也就是了。”
段老夫人道:“我来央求夫人,正是为此事,那女子原是个乐户,就叫做卢司司,还请夫人开恩,替她除了乐籍,身价银子,老身自当奉上。”
郡守夫人道:“此事我做不得主,一会儿吃饭的时候,我替你向郡守说说。”
“老身小侄的性命,就全靠夫人拯救了。”
早饭时候,郡守夫人向郡守提起此事,又等了几日,果然帮卢司司除了乐籍。段老夫人坐着轿子回去的路上,派人快马加鞭先回去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