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熬夜,比我想象中还要严重得多。
我的两个眼袋,黑得像熊猫一样、脸上没有丝毫的血色,就像一个行将就木之人,整整睡了两天才缓过神来。
当我缓过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百度“朔望”是什么意思。
所谓朔望,指的就是朔日和望日,是阴历中的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
这里得插一个小小的疑问,我记得打从小时候记事儿起,清明节就是按照阴历的四月初五来算的,所以第一次和她见面,也刚好是在十五。
可后来不知不觉,好像所有人都默认了阳历四月初五才是清明,这让我感到有些迷茫,难道真的只有我一个人记错了?
但这不重要。
从那个周末之后开始,我便再也无心学习,满脑子都是下一次见面时,她又会说出什么样的故事,来满足我的好奇心。
甚至为此我早就准备好了一大堆零食。
那时候我还很单纯,压根儿就不会往男女那方面去想。
学习使我觉得时间的流逝变得飞快,很快,就到了阴历的月底,也就是我和她约定的日期。
很多人对古代的时辰规划会有一个误解,认为半夜十二点阴气最重,相对应古人所说的“子时阴气最重”,错把子时当作现代的凌晨十二点到两点。
这是不对的,子时之际对应的,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
这不,十一点刚过没两分钟,我就看到窗外飘忽着一个模糊的身影,正轻轻的拍打着我的窗户。
我走过去打开窗户,轻声道:“你不是可以直接进来吗,为什么还要敲窗户?”
她拨开了额前的长发,露出了比月光还要阴冷的脸庞:“我只是觉得,不打招呼有些不礼貌。”
我心说你觉得你上次来的时候礼貌吗,这次怎么这么含蓄了?
这话只是在心里鼓捣了一下,我便让开放她进来,叮嘱道:“我爸妈在家,你动静稍微小一点儿。”
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听到,我只看到她扑坐到了椅子上,便伸手去抓大白兔奶糖。
关上窗户,我回到房间中,调了一个暖色的灯光,这样可以让她的脸看上去柔和一点,没有那么的阴冷。
做完这一切,我便在床边坐了下来,也不着急开口,只等她吃饱喝足了再说。
足足等了有半个小时,她才放下了手中的辣条,一边嘶哈嘶哈地问我:“对了,还未请教公子大名?”
其实,对于她说话的腔调我是有些不习惯的,一方面是因为她用的方言虽然我能听得懂,但还是和我们这儿方言有些区别。
另一方面,她有时讲话和现代人没什么区别,有时又有些文绉绉的,蹦出一些古人的词汇,比如上一次临别时所用的“朔望”。
听到她讲话又开始文绉绉,我当即拱手道:“鄙人姓蒋名弘騩,草头蒋,弘扬的弘,马鬼騩,还未请教姑娘尊姓大名。”
“呵,哪有请教姑娘尊姓大名的,那是请教姑娘芳名。”
可能是被辣条辣到了,也可能是第二次见面,没那么拘束了,她的语气没有上次那么阴冷了,说话的方式也略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