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下去,耽搁时辰了。
这帮人,没经历过“求真务实”的教学,不知道时间的宝贵,讲的还是才情。
毕竟多年前有抛砖引玉的典故,都愿在商议时循序渐进。
这样的好处是,不断商讨,方可令其法完善。
当然,这和郭谊关系不大,他只想赶紧散会,回去看书。
书籍的种类,决定了提升的方向。
现在他的薄弱点在于,统兵之法和马术。
所以应该结合西营训练加上多观兵书。
不能再读春秋典籍了,况且他手中的书本来就不多,唯一对气质和心性提升极大的,还是当年渭水那半大老头在死前送给他的几卷。
那老头一看就是大儒,但并没有告诉郭谊他的名字,现在书看完了,郭谊还有点发愁。
因为苦读过的,提升就不大了。
这个苦读,指的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苦读,当百遍之后,就像已经榨干的茄子,挤不出半点汁来。
所以现在,需要去弄点书籍,曹操手底下谁人的书籍、典论最多?
肯定是荀彧了。
荀氏百年积攒了不知多少经学传承,也网罗各家学说,定也有不少人作著成书。
要想办法,去要这些赏赐才行,偏偏这段时日一直没机会和荀彧交谈。
他应该不会认识我,啧,难道要想办法先去送点礼?
想到这,郭谊在暗暗谋划着。
但恰巧此时,耳边就响起了催促的提醒声,“孟誉,孟誉!”
“啊?”
郭谊抬起头来,见戏志才正紧皱眉头盯着自己,四周文武也都表情各异的看了过来。
此人,当真太过分了。
如此狂妄,竟在朝议时走神发呆!
我等之前所言,难道一句话都不听吗?
他心中在思索什么?兖州如此大事,竟然不凝神苦思!
“你在想什么?为何而走神?”
戏志才不满的问道。
我冰释前嫌,不计较你之前抢攻、辩驳我之事,现在要抬举你。
你给我发呆!
“我在想……在何处布兵,最好。”郭谊随意扯了个理由,但是站不住脚。
毕竟戏志才方才聊的是陶谦的书信,该如何回应,你布什么兵!!
我是万万没想到,你真的一句话没听!
难道堂上议言立功,得人尊敬崇配,还比不过你心里的那点事儿吗!
“呼,”他长舒了一口气。
“那结果是——”
戏志才逼自己笑得和善起来,很是耐心的问道。
郭谊想了想,道:“以封丘至匡亭一带最好。”
“匡亭?你这话倒是料对了。”
他说完之后,有一将军当即莫名而笑,“此地是陈留境地,不好进驻兵马。”
这话说完不少人都笑了起来,知道郭谊之前功绩很大,所以也不会过多讥讽,只是笑他在商议上走神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