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更刚过,暮色渐浓。
顺天府通州东大街的店门市肆已是上下烛光、照耀如昼。
东大街北口西侧的一条灰砖胡同里,一对五色琉璃灯亮起的人家,是李家的合院大宅。
家主李寿成一边包着元宵,一边和小厮兴来盘算年货存余。
“猪肉10斤,驴肉1斤,鹅2只,鸡5只,鹌鹑10个,鸡蛋20个,面5斤,香油2斤……”
“牛奶呢?”
“回老爷,牛奶没了。”
“前日我看约莫还有三两斤,怎么就没了?”李寿成抬手就给了兴来一个脑嘣儿,“你个兔崽子,越发不懂规矩了!不知道少爷最爱牛奶啊,多少留点儿!”
“这可不关俺的事儿,都是少爷和哥几个吃没的!”兴来瞅了眼旁边床上还在昏睡的少主人,忍不住小声地嘟囔。
昨儿少爷请哥几个胡吃海塞的,被灌倒了,足足睡了十多个时辰还没醒过来。害得老爷担心,连带自己受罪,一整日跟自己找不痛快。
“那行,今儿上元节,店也都该开了,你去找张家媳妇再吆两斤回来。”
兴来张了张嘴没作声,老爷说得轻巧,哪来的银子呐!就小年他置办的这些年货,一多半还赊着账呢!如今年也过了,他又得夹着尾巴溜墙根躲着了。
见兴来不挪身,只眼巴巴地瞅着自己,李寿成怒了:“看你那张八样儿,慌啥!有老爷我在,天塌了也塌不到你身上。快去!再苦也不能苦了我儿!”
兴来只得愁眉苦脸地领命去了,李寿成则继续低头包着元宵。
旁边床上昏睡的李家少爷——李维其实醒了有一会儿了,此刻他的内心那是相当兴奋。
因为,原身的记忆告诉他,这里是大明万历三年!
读史的人大都知道,明虽亡于崇祯,但史家却常将祸因溯于万历。
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匪夷所思的“不作为”,导致朝廷中枢神经长期瘫痪。
政府陷于党争,文人甘溺诗酒,社会贫富悬殊。但也不可否认,这段时期商品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创新,社会风气开放,出了像袁宏道、汤显祖、董其昌、徐光启这样的杰出人士,算得上是世界先进发达的文明地区。
就连欧洲传教士踏入此时的大明,都不禁惊叹在上帝关照不到的地方竟有这么一个乌托邦。
然而这个“乌托邦”又是无比短暂的,仅仅二十余年便土崩瓦解,甚至连回光返照都来不及。辽东女真的铁骑踏入中原,而后世界列强纷至沓来,那段任人宰割的屈辱史,一直是后世国人心中难以释怀的情结。
抚今追昔,俯首思之。从硕士到博士,对明代中晚期的研究成为了李维的不二之选。他不止一次地思考过,如果能重来一次,这段历史能否改写?
而此刻,他就站在了1575年!此时十三岁的少年皇帝朱翊钧初登皇位不过三年,万历的时代刚刚拉开序幕。这让李维觉得,未来或许值得期待一下,他仿佛听见了内心波涛翻滚、烟花绽放的声音。
不过眼下,他只是一个和朱翊钧同岁的熊孩子。从原主留下的记忆和刚才李父和小厮的对话中,貌似李家情况并不乐观,所以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先搞清楚自己的生存条件吧。
他微微侧头看去,床边这位坐在炭火盆旁,一边烤火取暖,一边搓着元宵的微胖中年男子,便是他的父亲李寿成。
四十岁上下的年纪,皮肤白皙,面容圆润。眼下微微松垂,没留胡子,头发乌黑。相貌总的来说,温和亲切,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当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