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应梅之后,木恬的压力减轻了大半。
她厨艺底子好,像是烧鹅,叉烧这种制作过程相对固定的菜,教了几日,就能上手了,炒制的套餐虽然还欠点火候,但也在慢慢熟练起来。
见她能独自做菜,木恬就给酒楼后厨分了工。
小米专门负责各色饮子甜品,应梅则做这些熟食套餐,之前只雇佣了几个小工负责洗菜刷锅,现在又添了几人给她们打下手。
至于木恬自己,则主要是统领整个后厨的工作进度,中间时不时搭把手,检查一下菜品的质量。
但是让应兰这样小的孩子到处忙活,木恬总有些罪恶感。
又见她很是聪明伶俐,干脆就让应兰每隔两日在家休息一天,布置些认字数数的作业,这样等她大了还能管管账。
应梅哪里能想到妹妹居然有机会认字,更是对木恬感激涕零,做起活来更加起劲了。
这一轻松下来,木恬反而有些闲不住,就在大堂设了个意见簿,也时常去外面转转询问食客的建议。
几日下来,她发现不少人都说到了同一点。
自从有了二楼雅间和靠窗的位置,不是饭点的时候他们也会想来坐一坐,但菜单上饭菜居多,点心却少了些,坐不了多久就吃饱了。
这话立刻让木恬想到了早茶。
早茶,吃得却不只是茶,还有各色点心,甚至粥品和简单的菜肴,每一份量都不大,食客们可以点上好几种,配上茶水慢慢品尝。
茶点里有很多经典,木恬准备先做虾饺和叉烧包。
叉烧和虾仁都是店里常备的,之前七夕做巧果也买了不少面粉,只缺做虾饺皮最关键的澄粉。
越朝此时已经有不少澄粉做的点心了,木恬最近有了空闲,也常去附近的食店逛逛。
南大街上就有专门的粉食店,里面除了糖糕麻团,山药圆子等,就有金橘水团和澄粉水团,吃起来软糯香甜,味道还蛮不错的。
一大早去集市上买完澄粉,还挑了不少竹笋,木恬就去了酒楼,后厨里正在准备今天的营业,叉烧也快出炉了。
她四处看了一圈没什么问题,就开始做茶点了。
起锅倒油,油热后把青椒洋葱姜片放进去煸香,早上木恬让应梅多调了些叉烧酱料,此时放进去煮一会儿,再把香料捞出来,倒入淀粉水。
一边倒一边搅拌,酱汁会逐渐变得浓稠顺滑,冷却凝固后就是叉烧芡了。
酱汁凝固要等一会儿,木恬便转而做起了虾饺。
早上送过来的鲜虾已经去了壳和虾线,剥出了虾仁来,她就分了一半出来,用刀背碾了下,再“咚咚咚”剁成虾泥,和剩下的虾仁混合在一起。
竹笋切成丁加进去,脆脆的竹笋可以增加口感的丰富性,用姜末,淀粉,盐糖,胡椒粉等调味,然后就往同一个方向搅拌。
搅拌完还得摔打几下,虾会被打出胶质来,吃起来就更加劲道弹润,最后加点油搅匀,就可以放在一旁备用了。
馅料准备好,木恬就开始做虾饺皮了。
她把澄粉,木薯粉混合起来,浇入刚烧开滚烫的水,让小米在一旁快速把粉搅拌成絮状。
差不多没有多余的干粉时,她放下水壶,加了点儿油进去,又趁热揉出了光滑的粉团。
一定要把里面的颗粒全部都揉开,再搓成长条,木恬切出一块块的面剂子来,把剂子压扁后用擀面杖擀开,就成了饺皮。
舀起适量馅料在饺皮正中间,她一手提着褶,另外一只手一折一折地叠过去,再把收口处捏扁,虾饺就有了漂亮的花边。
木恬包起虾饺来很是熟练,没一会儿,包好后的虾饺就整整齐齐摆在了一起,都圆滚滚白乎乎的,很是可爱。
这时叉烧也出炉了,她把叉烧肉切成丁,和叉烧芡拌在一起,应梅准备好叉烧和烧鹅后无事,就在一边揉好了面团。
“是要包包子吗,我也可以帮忙。”
木恬一边擀出包子皮来,一边点点头。
“没错,但包的法子可不一样,你先看着我如何做。”
她舀起馅料放在皮中间,从一侧捏起来,拢成三角形,从中心处分三条线捏紧。
再把中间的点按下去,三边则翻折捏在一起,就成了个顶部尖尖,底下圆润的形状。
包好的叉烧包上有三条缝隙,蒸熟后会就会裂开,形成花朵般的样子。
应梅上手很快,二人一起包完了叉烧包。
木恬从虾饺和叉烧包里各取了部分出来,放在竹笼里,烧水上锅蒸熟了。
她刚端着小竹笼放在桌上,厨房里忙活的人就都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