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国丧用兵(2 / 2)赵氏连城璧之赵氏骄阳首页

同在朝堂议事的先且居提前归家,早已在门口恭迎父亲大人,“爹,您可回来了,听说您要出战,娘急得跟什么似的。”身材魁梧、面容黝黑的他,站在门口像个门神般卓立人群。

“哎,武将出征本是家常便饭,可怜你娘这么多年还不习惯。”拍拍儿子的肩膀,先轸大步迈进屋子,夫人自是一番絮叨,老生常谈。

天色渐渐昏暗,在院子玩耍的孩子齐齐往屋子里窜。

年纪最长的男孩,约摸十一二岁,浓眉方脸,面庞跟先且居颇有几份相似,一双眼睛骨碌碌的很是灵活。他举着一把剑,直直就闯了进来,大叫:“爷爷和爹爹去打仗,我也要去,骑马驾驾。”跑得气喘吁吁,还不忘挥舞手中的剑比划姿势。

先且居朝他用力一瞪,目光仿佛两把弯刀,锋利锃亮。少年的剑顷刻化为无形。步伐受阻,悬崖勒马般,脚步立马收住,脑袋耷拉,视线低垂。“不好好用功读书,做弟妹榜样,一天到晚净忙着舞剑弄枪,成何体统?”先且居语气十分严厉。

先轸捋了捋胡须,哈哈一笑,走近孩子,说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将来跟爷爷征战南北,依我看,不错!”

得到爷爷首肯,少年这才抬起头,怯怯的看看父亲,再望回爷爷,徐徐开口:“孩儿上午读了书,觉得有些乏,这才和弟妹们去院子练功。”

先且居这才放缓口气,走上一步,对着儿子说道:“是要出战不假,这是军情,千万不可泄密,否则是要砍头的。”一边说还做个刀抹脖子的动作,眼神凌厉。

包括少年在内的几个孩子都不约而同的用力点了点头。出身在武将世家,这点自觉他们从小便被培养。虽然不清楚个中原因,却是整齐划一严格遵守的。

两个大人相视而笑。例行问过孩子的功课武艺之后,孩子们便被吩咐去洗手更衣,剩下父子俩讨论出征的事情。

“出兵就在眼前,具体调兵如下:你和屠击引兵五千,伏于崤山之左胥臣之子胥婴和狐毛之子狐鞫居引兵五千,伏于崤山之右待秦兵到时,二队左右夹击。”

“狐偃之子狐射姑同韩子舆引兵五千,伏于西崤山,预先砍伐树木,阻塞秦军退路使梁繇靡之子梁弘同莱驹引兵五千,伏于东崤山待秦兵尽过,二队汇合以兵追之。”

“我同赵衰、栾枝、胥臣、阳处父、先蔑一班宿将会跟随君主,在离崤山二十里下寨,到时各支队伍准备四下接应。”父子俩各执地图一端,先轸四处指点,还不时提醒儿子注意重点位置的布防。

约摸半小时,先轸已将战略意图和基本要领告知儿子。经过多年实战磨练和父亲从旁提点,先且居已非昔日初上战场的毛头小子。而今他位居中军佐,辅助父亲执掌晋国军机。

部署接近尾声时,先且居问道:“怎么,这次赵家只去赵老爷?”

先轸低下头,沉吟片刻,“是啊,听说赵盾要留守照看家中大小。”

自从当家主母赵姬主张迎回流落翟国的赵盾,并将他立为赵家继承人之后,这个赵家长子除了完成例行的任职事务之外,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协调家中上下,看顾弟弟,辅助功课,鞭策学习之上。这是一向行事低调、处事谨慎的赵衰的刻意安排,旁人难以理解,却也无可置喙。

先且居与赵盾不同。他出身行伍之家,家中进出往来的净是身着戎装的叔叔伯伯,所谈皆是调兵遣将,防卫设伏之事。父亲更是晋国最高军事将领,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荣誉感似乎与生俱来。

他小小年纪便渴望出征,以为国出力为荣。但凡涉及战事,总是义无反顾。父亲身为军中一把手,更是身先士卒,父亲既是军中表率,更是他的榜样。蒙主上隆恩,先家父子也从未让军队蒙羞。所到之处,无往而不利。二人并肩作战,配合无间,真正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当年,赵衰极力向文公推荐先轸,称其为有谋略之大才。正所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先家对赵家,有感激有钦佩,第二代更是交往甚密。

方案已定,剩下筹划准备的琐屑之事不少,怕到时抽不开身,先且居想着出发前要跟赵盾见上一面,于是拱手向父亲告辞。

赵府在先府的东面,步行几分钟即到。见过赵老爷,先且居来到书房。

先且居身穿宽袍大袖,带钩随意一搭,还不忘挂个母亲大人死活要放的平安符。虽然一身随性,却是止不住的豪爽恣意。

“见过先兄,请坐。”先且居此刻到访,赵盾颇感意外。

“赵弟客气了。”拱了拱手,先且居坐下来。

此时屋中只剩下二人。先且居坐定之后问道:“听说最近赵弟忙于辅助弟弟功课,想来习字作画的功夫定是日渐精进。”

听出先且居的调侃之意,赵盾也不介意,笑着说道:“是啊,今天教厥儿习字,写了一天也累了,让他歇息去了。”

“说的是韩家寄养在此的韩厥?”先且居时常来赵家,却很少看到韩厥,印象也不太深。

“正是。如今已是知书识礼的少年,读书用功,更难得的是很懂事,将来定然有一番作为。”赵盾年长韩厥十来岁,想起韩厥初到赵家时还是个天天嚷着吃喝玩耍的孩童,不由感慨时光如梭,自己也将近而立了。

“贵府一门豪杰,连收养的孩子都是人中之龙,真是羡煞旁人啊。”

“先兄见笑了。”赵盾用力摆摆手,习惯了彼此无伤大雅的玩笑。

闲话聊完,先且居决心把心中的疑问说出来,“此次对秦一战,事关重大,你真的不参战?”

赵衰已对赵盾简单说起今天议事的决定,赵盾心中有数。“兄长应该知道,我爹出个门,我娘都舍不得,况且现在同辈只我一个成年,弟弟们都还年幼,实在不能走开。”赵盾尽量说得轻描淡写。

自打认识先且居的第一天起,赵盾就对这个兄长满心仰慕。他光明磊落,气宇不凡,浑身是胆,敢想敢做,他是赵盾异常向往却无法企及的世界的代言人。反观自己,孤陋寡闻,优柔绵决,处事瞻前顾后,总是信心不足,难免自惭形秽。

但是赵盾更清楚,自己能够回到这个家,跟爹爹重新生活在一起,是托当家主母赵姬的器量和风度。以他的出身,竟能成为赵家继承人,这是他一辈子必须铭记的恩情,他不能忘也不敢忘。所以只要是对赵家好的事情,他绝对全力以赴,甚至以生命为代价都在所不惜。

“记得上一次跟你并肩作战已是几年前,之后大小战场再也不见你的身影。”先且居的口气充满遗憾。

同为重臣后代,先且居和胥臣的儿子胥婴、胥甲,狐偃的儿子狐射姑都不甚投契,仅是点头之交。与赵盾却莫名的格外投缘。先且居也是家中长子,身负不可推卸的家族责任。跟赵盾的方向不一样,他走的是戎马之路。至于弟妹和妻儿,更多的是母亲和妻子在分担。

“你我兄弟二人,一文一武,将来扬名诸侯,不也是喜人景象?”赵盾语气温和,面容淡定,笑笑而答。

身为执政大臣的儿子,赵盾的前途事业与先且居大相径庭。这几年,他开始入朝做事,接触的都是钱粮府库、财货积蓄和人事废黜遴选的事宜,基本不参与任何军务活动。

一方面是出于整个家庭环境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父亲赵衰的有意为之。经历过颠沛流离的逃亡,政治的风云变幻、凶险莫测,至今仍令赵衰有劫后余生的彷徨。天命之年,他只想减少纷争,平稳过渡。

赵家如此安排的用意,先且居与赵盾闲谈中也略知一二。虽替赵盾不值,想想赵盾既已欣然接受,自己又何必执着?于是点头称是。“正是!赵弟饱读经书,蛰伏待机,将来必有一番作为。哥哥只能命付边关,听天由命了。”

“兄长忒谦,你是我的榜样!兄长艺高人大胆,到了战场,必定杀敌立功,旗开得胜。”赵盾说罢,以茶代酒,趋步向前。

先且居起身,端过茶杯,碰杯后,两人仰头一饮而尽。日渐下沉,暮色四合,先且居向赵盾告辞。赵盾极力挽留兄长用饭再走,仍是留不住,只得作罢。

白天的煦暖已随太阳的下坠渐渐远去,微风送来阵阵凉意,好一个春寒料峭,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