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院,一般称为孤儿院,在华夏属于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虽说有官方的背景,但是因为大环境下体制内单位干活的人不够,变成了一个极其依赖院长和工作人员良心以及用爱发电的地方。
省会院由于资金、义工以及社会关注度充足,环境会好太多太多。
但更多的地方院以及一些民间院的情况,足以击碎许多以为孤儿院的环境类似于幼儿园的人心中的幻想。
不巧的是,曾经的谢凡,就生活在这样的一间孤儿院之中。
那是在从大学退休的老院长接管之前的事情。
院子里只有一栋多层的小楼,按着年龄区分开了不同的孩子,每一层都被结结实实的防盗门锁着。
等到了吃饭的时候,就会有几个阿姨抱着一个大木桶进来,里头满满地装着的都是粥。
只有零星的菜叶随便地点缀在其中。
一层楼大概有十几个到三十多个孩子,那些智力正常的孩子们就抱着碗自行喝粥,两个阿姨就负责一个一个地喂剩下的孩子们。
粥一定是温偏凉的,因为那容易下咽,一大勺粥放进嘴里之后马上就能吞下去。
午餐和晚餐的一到两个小时里,不论吃没吃完,孩子们哪儿也不许去。
因为没有人手与精力再去照看他们。
现在回过头来再想,谢凡并不怪那时候的阿姨们。
每个人不仅要打扫“教室”与“寝室”卫生,还要被分配到大概二十人左右的喂饭、清洁工作。
拿着不过是两三千块的工资,还能奢求她们做到什么程度呢?
但,从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谢凡,心理有过相当扭曲的一段时间。
看不起和自己同住的残障孩子,对这个好歹是让自己活下来的地方深恶痛绝,因此到了义务教育的年纪之后,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街上乱混。
原先的院长虽然也找过谢凡几次,但终究还是随他去了。
毕竟智力健全、四肢健在,只要不违法乱纪,再怎么叛逆他也懒得管了。
那个时候,谢凡不打算好好学习。
逃课的时候不是跑到工地上捡些散乱堆放的边角铁料换钱,就是和街上那些二流子们打架。
偶尔跟着混了脸熟的工人大叔们吃顿饱的,生活就这样看不见未来地继续着。
一直到那位从某所大学副校长位置上,退下来回到么安市养老的老头子出现。
谢凡压根不记得老头儿是什么时候接管孤儿院的。
只知道他小学毕业在工地上死皮赖脸混了两个月,拿着工头给他的两千块工资回去的时候,还称得上是“家”的地方已经大变了样子。
原先的筒子楼还在,但院里的许多设施却焕然一新。
正是吃饭的时间,一百来号的孩子都坐在院子里面。阿姨的数量多了几倍,每个人大概只负责四到五个孩子。
再加上有些大孩子们吃得快的也在一边帮忙,因此动作也温柔和缓了许多。
虽然主食还是粥,但是浓稠了不少,而且还有一片片的肉夹杂在其中。
有和谢凡熟悉的孩子告诉他,这都是新院长的功劳。
据说新院长不仅拿出了自己的积蓄,更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拉来了一大笔捐款。
“你们别被骗了。哪里有人会拿自己的钱帮人的!”
自以为已经“混透”了这个社会的十二岁谢凡,他的世界里面,不可能有无缘无故的善意。
“会有的,而且会很多的。”
老气却依旧洪亮的声音从谢凡身边传来,新院长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头儿,背着双手笑眯眯地看着他: